台中50歲張姓工程師因得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,動輒4、5個小時,近2周起身活動後總會覺得呼吸喘,到胸腔科檢查並無異常,然而喘不過氣情形越來越嚴重,改掛心臟內科門診,檢查後發現肺動脈竟有血栓塞住,所幸透過抗凝血藥物治療後,不再氣喘吁吁,醫師也提醒他:「賺錢有數,想要活,就要動!」

亞洲大牙周病治療方式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許楹奇表示,張先生本身患有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狀況,平時都有定期追蹤治療,不過近2周來,無論是走路活動或跑步後,都特別容易覺得喘,詢問日常作息,發現患者因工作關係,經常一坐就是好幾小時才起身,透過心電圖和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後,發現患者肺動脈一個很大的血栓塞住,若不立即處理,恐怕會猝死的危險。

經收治住院,採用抗凝血藥物溶解血栓治療一個星期後,張先生症狀逐漸改善,並成功出院,目前持續使用抗凝血藥物追蹤,醫師也特別告誡他避免久坐不動,最好每半小時就起身走一走,「要活就要多動」。

許楹奇指出,肺動脈栓塞是指肺動脈血管被來自下肢深部靜脈的栓子塞住,形成栓子的物質(見圖),包括固體、液體或空氣,一旦出現拴塞,會影響病患的呼吸交換,常見症狀為活動性呼吸急促、呼吸困難、胸痛、水腫、發紺等,故長期操作電腦者、乘坐長途飛機、火車者、長期臥床病患、手術後的病人等,都容易因下肢血液循環不良,引發肺動脈栓塞症狀。

治療牙周病並不能只挑嚴重的部位治療,畢竟口腔內的細菌是流通的,會互相散布;牙周治療,必須將口腔內的整體細菌量降到最低,否則只是治標而非治本。此外,治療牙周病後,還要針對可能的加重因素進行矯正,例如缺牙重建等。一旦有缺牙,卻仍置之不理,很容易造成部分牙齒受力過大,加重牙周病的症狀;若牙齒排列不整齊,也容易卡住食物殘渣,造成口腔內細菌量增加。一旦等到很嚴重才治療牙周病,將加重牙周病治療的複雜度。若早期在牙周囊袋小於5 厘米時即被發現,只要讓牙醫師移除牙結石後,加強居家口腔清潔照護即可,但若牙周囊袋已超過5厘米,則需接受進一步的牙周治療。

許楹奇指出,因肺動脈栓塞的症狀與許多疾病類似,使得漏診比例高,故為確保呼吸急促是否與其他臟器受損相關,需進行多項檢查相互應證,包括胸部X光、心電圖、心臟超音波、肺血液灌流及氣體分佈檢查、胸部電腦斷層牙周病治療,及抽血檢驗動脈血和D-dimer數值是否升高等,才能找出元兇。

許楹奇說,傳統上會建議以口服抗凝血藥(如可邁汀)治療,而新一代的抗凝血藥物不但出血風險小,使用上也更為方便,不需抽血監控藥物濃度,也增加病患服用藥物的遵從性,若肺動脈栓塞危急生命時,可使用血栓溶血劑,或手術╱導管方式直接抽吸清除血栓。

許楹奇提醒,肺栓塞患者需長期進行抗凝血藥物治療,應避免跌倒、拔牙等容易出血的情活動假牙形,拔牙應告知醫師服用藥物;出現不適症應及時就醫,以達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之效。

台灣人的口腔問題高居亞洲之冠,但對牙齒健康的重視卻嚴重落後。一般人在牙疼時會去看牙醫,卻不知刷牙時牙齦出血更需要找牙醫診治。根據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全年度健保資料統計,台灣地區成年人罹患牙周病比例高達9成。其實牙周病與高血壓、糖尿病同樣是成年人常見的慢性病,大家關心血壓、血糖健康的同時,也不容忽視牙周健康。 你知道身體最多細菌是哪一個部位?答案是口腔。口腔內的牙周如同建築物的地基,一旦鬆垮,不但無福再享受美食,健康也受到影響。
1.引發全身性疾病:牙周病對健康的影響不限於牙齒,可能成為全身感染病灶,引起全身器官的病變,導致疾病發生。
2.嚴重傷害孕婦及胎兒:大家皆知,菸酒危害孕婦;但很少人明白,牙周病比菸酒更傷害孕婦及胎兒。牙周細菌進入孕婦體內血液中,會提高早產風險,並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。
3.營養失調:牙周病所引起牙齒移位、缺牙、咬合錯亂,均會造成吃東西困難,導致營養失衡。如果是中老年人更是會影響消化與吸收,加速身體老化。
4.影響容貌、發音:牙齒可以維持臉型的長度與豐腴,缺牙會像「陽婆婆」一樣,臉頰與嘴唇上佈滿皺紋,老態顯現。就算沒有皺紋,出現牙齦紅腫出血化膿、缺牙、牙齒伸長移位、口臭等,及說話漏風,都會影響個人形象,造成心理問題。
5.花大錢治療:牙周病療程複雜,健保能給付的範圍通常只涵蓋傳統手術清除牙結石的部份,其餘的治療或整型需自費,且費用昂貴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劉佳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